mosquito.png

蚊蟲防治方法

孳生處所使用殺蟲劑實施幼蟲防治。蚊蟲驟增時實施空間噴灑藥劑,迅速消滅蚊蟲。再於室內適當場所裝置捕蚊器採24小時誘殺飛入之蚊蟲。




蚊子屬雙翅目蚊科,其幼蟲稱為孑孓,生活於含有機質之積水中。 成蟲傳染的疾病甚多,例如登革熱(Dengue fever)、腦炎及血絲蟲病(filariasis),嚴重威脅人類的健康,也是環境衛生上重要的害蟲之一。 臺灣地區有一百三十多種的蚊蟲,常見的有:
(一)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-主要分布於台灣嘉義以南地區,棲息環境多為室內積水容器如水缸、廢輪胎、花瓶等,為傳染登革熱之病媒。  

(二)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-分布於台灣全省,孳生源為室外積水容器,雌蚊多棲息於室外;亦為傳染登革熱之病媒。  

(三)熱帶家蚊(Culex quinquefasciatus)-常見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,雌蟲只在晚上叮咬,為血絲蟲病之病媒。 

(四)地下家蚊(Culex pipiens molestus)-主要分布於溫帶地區,不吸血亦可產卵;常孳生於大樓地下室、化糞池,9到14天即可完成生活史;全年活動不受季節影響,冬季尤其活躍。  

(五)三斑家蚊(Culex tritaeniorhynchus)-主要孳生在水田、溪溝等,於夜間活動,為日本腦炎的主要病媒。  

(六)白腹叢蚊(Armigeres subalbatus)-孳生於化糞池、豬舍等富含有機質之廢水中,成蟲體型較家蚊大,飛行速度亦較慢,傍晚為活動高峰。  

(七)矮小瘧蚊(Anopheles minimus)-幼蟲生長於水邊長草且清淨文流之山澗溪水、灌溉溝及水流緩慢之梯田、廢耕田,為目前台灣傳播瘧疾已知唯一病媒。瘧蚊吸血或停息時,常腹部末端翹起,易與家蚊分辨;目前數量甚少,僅出現於台南縣、高雄縣、屏東縣、臺東縣、花蓮縣靠山腳下的幾個鄉鎮。  

(八)中華瘧蚊(Anopheles sinensis)-水田為其主要孳生地,為台灣最常見的瘧蚊,於鄉村數量甚多,其密度變化與稻作制度有關;夜間吸血,主要血源為水牛等家畜。  

蚊子的幼蟲孑孓需在水中生活,而最有效且持久的治本方法即為積水處等孳生源之清除,再配合物理防治及自我防護,即可有效防治蚊蟲危害:

(一)疏浚溝渠使水流暢通  
(二)經常清洗積水容器如花瓶、水缸,勿留存非必要的積水容器  
(三)清除雜草及樹叢,以免蚊子棲息藏匿  
(四)填平積水之坑洞,清除廢輪胎等雜物堆  
(五)以忌避劑塗抹於身體裸露處,可阻止蚊子接近危害  
(六)針對夜間活動之蚊種,使用捕蚊燈誘殺  
(七)水池、水塘內放養魚類,可選擇較有利用價值的大肚魚及孔雀魚